“饮酒虽好,却不可贪杯”,唐宋饮酒之盛,文人墨客洋相百出猪身上最好吃的肉排行,后腿肉排第五,梅头肉排第二,建议了解
酒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上可谓是源远流长,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酿酒出现,并用于各种公开场合饮宴,作为一种粮食生产的饮品,饮酒的盛行也说明了繁荣盛世的局面,毕竟如果连饭也吃不起的乱世,又何谈酿酒呢?

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灿烂的时代,也因此饮酒之风在唐宋时期十分盛行,特别是一些文人雅客,几乎饮酒越多,下笔如神。李白就曾在烂醉如泥的状态下,书写诗篇,白居易一生2800多首诗,其中有900多首是和酒有关的。 不过饮酒过多也会引发一定的问题,我们今天对饮酒采取的也是相当保守的态度,但似乎有人认为,古代酿酒技术并不如今天发达,米酒度数都很低,连干几大碗或许都不会醉,有何谈祸事呢?但如果这么想的话,是会出很大问题的。

唐代——节日必定饮宴,不过节也要饮宴 唐代饮酒的风气,可以说开创了历代的先河,凡有宴会必定饮酒几乎是家常,特别是到了唐中期以后,凡是盛大的节日,必举行宴会,甚至于到了天宝年间,过节要饮宴,没有节日也要饮宴,甚至是通宵达旦的饮酒。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风气,也和时代脱不开关系,唐代社会风气本身就开放,而到唐中期以后,社会的空前繁荣,唐代诗人杜甫就曾有言: 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

在这样空前的社会繁荣之下,统治者开始耽于享乐,这股社会风气很快就弥漫了民间,普通老百姓还好,在贵族之间奢靡享乐之风,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祖父杜佑,晚年曾任宰相,据说就经常举办宴会,从早晨喝到晚上。 唐代文人墨客饮酒,几乎是常态,而且各个自称“量如江海”,比较典型的如李白,甚至于他的好友杜甫还为此写下了著名的诗句: 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

唐代酒器 李白和杜甫出生于同一时代,李白比杜甫大那么十几岁,却是至交好友,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遇到了李白,与李白一见如故,两人相聚痛饮,第二年在齐鲁之地,两人又一次碰面,这一次更加无所顾忌,相互饮酒作诗。不过相比于李白一生浪漫洒脱,杜甫的日子就要难过许多。 杜甫两次参加科考,两次被黜落,公元755年十一月杜甫回家就听到哭声,一打听小儿子都饿死了,伤心的杜甫不由的悲从中来,写下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: 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 此时的大唐王朝距离安史之乱,国力下滑已经近在咫尺,这是对整个社会无声的控诉,但至少在当时统治阶级来看,那是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哪管他人瓦上霜”呢? 唐代饮酒之风气,是谓“豪饮”,何谓“豪饮”呢,就是那种连续饮酒几斗都不显露醉相,这样的人备受推崇,李白本人就是一个豪饮的高手,当然醉酒的状态似乎也经常见,和杜甫、李白同一时代,还有“饮中八仙”,分别为李适之、贺知章、汝阳王李璡、崔宗之、苏晋、李白、张旭、焦遂。

饮中八仙 杜甫有一首《饮中八仙歌》,其中提到李适之: “左相日兴费万钱,饮如长鲸吸百川,衔杯乐圣称避贤。” 李适之擅长豪饮是被记入史书的,据说能饮一斗不醉,第二天起来照常处理公务,人皆不及。同为饮中八仙的贺知章,本人经常喝的烂醉如泥,头昏眼花,甚至掉到井里都不自知,就在井里睡着了。 宋代——嗜酒之风一如唐代 宋代是继承唐代的朝代,本身饮酒风气就是承袭自唐代的风采,而更为关键的是,宋朝的社会生产力比唐代还要高,加之社会承平,粮食的产量也大幅度的提高,因此酒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,更是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,而且宋代酒业的发展,酿酒技艺的提升,以及对饮酒的管理,较之前代有了更加深入且细致的规范。

宋代酿酒 宋代虽然也有宴饮,但是比唐代稍显节制,大部分的宴饮都是官方组织的,特别是帝王参与其中的,因此带有一定的政治企图,比如杯酒释兵权等等。 当然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吏以及平民百姓,私底下饮酒的机会也有不少,大多数都是二人对饮,当然比之唐代来看,克制不少,从流传下来古诗词之中就能看出来,宋人在饮酒之中,大醉的情况非常少见,除了个别极度失意的情况下,才会出现“狂醉”的现象,大部分的宋代文人主张饮酒适度。

杯酒释兵权 不过在极个别无法控制的情况下,一旦饮酒过量,并且生出事端,那么宋代法度对这种饮酒误事的状况,也有极其严厉的处罚。 饮酒失态出现在宋代官吏之中虽然少,但也不是没有,甚至还有极个别极度失态的状况出现。 北宋时期著名文臣王著,其经历中多有饮酒失态的记录,最严重的的一次是在宋太祖赵匡胤的一次宴会上失态。

宋人饮酒少聚饮 王著本身是后周时期大臣,喜好饮酒,周世宗在位时,就曾想要王著任职宰相,但一想到他嗜酒放纵,就摇头。 宋太祖陈桥兵变以后,朝廷中很多都是后周大臣,王著本身也是,原本宋太祖宴请也是为了拉拢群臣,但在宴会上王著饮酒失态,大声喧哗起来,宋太祖只好命人将他拉出去,谁知道王著竟然大哭起来,搞得宴会场面非常尴尬。 建隆四年(公元963年),王著“宿直禁中,被酒,发倒垂被面,夜扣滋德殿门求见,帝怒,发其醉宿倡家之过,黜为比部员外郎。”

酒器 饮酒失态的不是王著一人,比如建隆二年,易学博士郭忠恕与监察御史符昭文不睦,两人在朝堂上发生争执,由于郭忠恕本身喝了不少酒,竟然在上朝时失态,劈手躲过符昭文的弹劾奏折,撕了个稀巴烂,坐贬为乾州司户参军。 郭忠恕被贬到乾州以后,有一次酒后与人发生争执,和从事范涤打架,因“擅离贬所,削籍配隶灵武“。 宋代类似郭忠恕、王著的案例不在少数,其实也可以发现,宋代饮酒风气虽然一如唐代,但在管理上稍加严格,类似于李白这种在君王面前嗜酒放纵的情况,基本上已经被杜绝,而且由于本身对酒业管理非常严格,因饮酒误事在宋代是被严厉杜绝的,否则很容易遭到处罚或者是贬官。

三碗不过岗 不过酒业的繁荣,也间接说明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华灿烂的时代,是名不虚传的,也因为豪门贵族之间饮酒风气的盛行,促进了酒业的发展,酒文化也因此在唐宋时代得以繁荣昌盛,并逐渐延续到了今天。不过相比起来由于酿酒技术的发展,如今的酒已经不再是当年那种低度数的酒,大家在饮用的时候,还是需要注意场合,千万不要因为饮酒失态而造成困扰。